上海私人品茶工作室

在线投稿
您现在的位置: 上海私人品茶工作室 > 传统节日 > 清明节 > 清明节,回忆我的父亲

清明节,回忆我的父亲

清明将至,每当泡上一杯茶,看着袅袅升起的热气带来的淡淡清香。不能不想起离开十个年头的父亲。

父亲从十七岁开始学制茶,学茶、知茶、爱茶,六十余年的岁月,茶深深融入了父亲的血液和灵魂,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

分不清是茶如父亲还是父亲若茶。

上海私人品茶工作室父亲一辈子浓缩成四个字:“茶人茶事”。

父亲的人生,如同一杯 浓茶 ,入口又苦又涩。11岁那年,爷爷去世,失去顶梁柱的家倾覆了。幼年的父亲随奶奶背井离乡到了杭州,早早就开始体念到人生的艰辛。13岁的父亲就到一家印刷厂当学徒,17岁开始转学制茶。仅仅读了三年私塾的父亲一边学制茶,一边学文化, 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勤奋,学徒、制茶工、技术员、农艺师、高级工程师。一路走来,可以说是步步艰难姗姗行,步步脚下汗水浸。

上海私人品茶工作室父亲的人品如同一杯清茶,淡泊、清雅,一生从未为金钱迷失过。解放初期父亲在杭州茶厂工作,每年都负责带队去茶区收茶。每天都有大量的现金进出,有时也难免有差错发生。一次有人在收茶是多付了钱,队中不少人提出改一下数量,反正那么多茶叶也不可能核查。但是父亲坚持用自己的钱补上缺口,并带头承担了大头。后来“三反五反”时,所有的收茶负责人都成为清查对象,父亲是少有的以清清白白之身走出审查室的人。 献祝福

上海私人品茶工作室后来物欲横流的时候,父亲手握茶叶定级大权,许多人想用钱换取一句话,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。

父亲的工作态度如同珠茶,外形内敛、不张扬,入水却香气弥远,滋味浓醇 。1958年去淳安收茶,被淳安县的领导看中后请到淳安办茶厂,从杭州到小县城,从选厂址,建厂房,确定生产设备,到制定工艺、培训工人,他都亲力亲为。凭着多年的技术积累,在一片荒山坳里建起了一家现代化的茶叶精制厂。他凭自己的能力和工作表现,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尊重。

上海私人品茶工作室文革期间,一个在单位没有任何职务、一个仅仅读过三年书的工厂技术员,被戴上资产阶级技术权威的帽子和厂长兼书记上台批斗,理由是厂长对他言听计从。不知道这是父亲的悲哀还是光荣。

在外地工作二十多年后,接近退休的年龄,父亲被调到省土特产公司工作,在领导支持下,主持制定了浙江眉茶、珠茶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。多次自编教材并担任讲师,在全省各地办培训班宣讲,为省茶叶事业做出了贡献。

上海私人品茶工作室退休后,父亲先后被省公司、宁波公司聘用,继续发挥余热。到80岁才真正退休回家。

父亲已离我们而去,却留给我们很多很多。

父亲对知识的渴求、工作的执着,为人的淡泊、高洁,对我们永远是高山仰止。

茶定终生志不移,奔波劳苦亦心怡;

胸怀淡泊无奢望,只愿茶香处处弥。

上海私人品茶工作室接受色情、低俗、侵权、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

易搜作文网 版权所有